Fedora 因為每次重灌nvidia顯卡驅動就自動失敗給我看,加上重灌Fedora的不人性化(導致我Ext3磁碟槽都全部被格式化~_~!!!!!!),
所以決定轉移陣地,改到Ubuntu
2011年7月30日 星期六
2011年2月21日 星期一
Fedora 下排程指令(轉貼)
轉貼自:第十六章、例行性工作排程 (crontab)
系統的設定檔: /etc/crontab
這個『 crontab -e 』是針對使用者的 cron 來設計的,如果是『系統的例行性任務』時, 該怎麼辦呢?是否還是需要以 crontab -e 來管理你的例行性工作排程呢?當然不需要,你只要編輯 /etc/crontab 這個檔案就可以啦!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喔!那就是 crontab -e 這個 crontab 其實是 /usr/bin/crontab 這個執行檔,但是 /etc/crontab 可是一個『純文字檔』喔!你可以 root 的身份編輯一下這個檔案哩!
基本上, cron 這個服務的最低偵測限制是『分鐘』,所以『 cron 會每分鐘去讀取一次 /etc/crontab 與 /var/spool/cron 裡面的資料內容 』,因此,只要你編輯完 /etc/crontab 這個檔案,並且將他儲存之後,那麼 cron 的設定就自動的會來執行了!
Tips:
在 Linux 底下的 crontab 會自動的幫我們每分鐘重新讀取一次 /etc/crontab 的例行工作事項,但是某些原因或者是其他的 Unix 系統中,由於 crontab 是讀到記憶體當中的,所以在你修改完 /etc/crontab 之後,可能並不會馬上執行, 這個時候請重新啟動 crond 這個服務吧!『/etc/init.d/crond restart』 鳥哥的圖示
廢話少說,我們就來看一下這個 /etc/crontab 的內容吧!
[root@www ~]# cat /etc/crontab
SHELL=/bin/bash <==使用哪種 shell 介面
PATH=/sbin:/bin:/usr/sbin:/usr/bin <==執行檔搜尋路徑
MAILTO=root <==若有額外STDOUT,以 email將資料送給誰
HOME=/ <==預設此 shell 的家目錄所在
# run-parts
01 * * * * root run-parts /etc/cron.hourly <==每小時
02 4 * * * root run-parts /etc/cron.daily <==每天
22 4 * * 0 root run-parts /etc/cron.weekly <==每週日
42 4 1 * * root run-parts /etc/cron.monthly <==每個月 1 號
分 時 日 月 週 執行者身份 指令串
看到這個檔案的內容你大概就瞭解了吧!呵呵,沒錯!這個檔案與將剛剛我們下達 crontab -e 的內容幾乎完全一模一樣!只是有幾個地方不太相同:
* MAILTO=root:
這個項目是說,當 /etc/crontab 這個檔案中的例行性工作的指令發生錯誤時,或者是該工作的執行結果有 STDOUT/STDERR 時,會將錯誤訊息或者是螢幕顯示的訊息傳給誰?預設當然是由系統直接寄發一封 mail 給 root 啦!不過, 由於 root 並無法在用戶端中以 POP3 之類的軟體收信,因此,鳥哥通常都將這個 e-mail 改成自己的帳號,好讓我隨時瞭解系統的狀況!例如: MAILTO=dmtsai@my.host.name
* PATH=....:
還記得我們在第十一章的 BASH 當中一直提到的執行檔路徑問題吧! 沒錯啦!這裡就是輸入執行檔的搜尋路徑!使用預設的路徑設定就已經很足夠了!
* 01 * * * * root run-parts /etc/cron.hourly:
這個 /etc/crontab 裡面預設定義出四項工作任務,分別是每小時、每天、每週及每個月分別進行一次的工作! 但是在五個欄位後面接的並不是指令,而是一個新的欄位,那就是『執行後面那串指令的身份』為何!這與使用者的 crontab -e 不相同。由於使用者自己的 crontab 並不需要指定身份,但 /etc/crontab 裡面當然要指定身份啦!以上表的內容來說,系統預設的例行性工作是以 root 的身份來進行的。
那麼後面那串指令是什麼呢?你可以使用『 which run-parts 』搜尋看看,其實那是一個 bash script 啦!如果你直接進入 /usr/bin/run-parts 去看看, 會發現這支指令會將後面接的『目錄』內的所有檔案捉出來執行!這也就是說『 如果你想讓系統每小時主動幫你執行某個指令,將該指令寫成 script,並將該檔案放置到 /etc/cron.hourly/ 目錄下即可』的意思!
現在你知道系統是如何進行他預設的一堆例行性工作排程了嗎?如果你下達『 ll /etc/cron.daily 』就可以看到一堆檔案, 那些檔案就是系統提供的 script ,而這堆 scripts 將會在每天的凌晨 4:02 開始運作!這也是為啥如果你是夜貓族, 就會發現奇怪的是,Linux 系統為何早上 4:02 開始會很忙碌的發出一些硬碟跑動的聲音!因為他必須要進行 makewhatis, updatedb, rpm rebuild 等等的任務嘛!
由於 CentOS 提供的 run-parts 這個 script 的輔助,因此 /etc/crontab 這個檔案裡面支援兩種下達指令的方式, 一種是直接下達指令,一種則是以目錄來規劃,例如:
* 指令型態
01 * * * * dmtsai mail -s "testing" kiki < /home/dmtsai/test.txt
以 dmtsai 這個使用者的身份,在每小時執行一次 mail 指令。
* 目錄規劃
*/5 * * * * root run-parts /root/runcron
建立一個 /root/runcron 的目錄,將要每隔五分鐘執行的『可執行檔』都寫到該目錄下, 就可以讓系統每五分鐘執行一次該目錄下的所有可執行檔。
好!你現在大概瞭解了這一個咚咚吧!OK!假設你現在要作一個目錄,讓系統可以每 2 分鐘去執行這個目錄下的所有可以執行的檔案,你可以寫下如下的這一行在 /etc/crontab 中:
*/2 * * * * root run-parts /etc/cron.min
當然囉, /etc/cron.min 這個目錄是需要存在的喔!那如果我需要執行的是一個『程式』而已, 不需要用到一個目錄呢?該如何是好?例如在偵測網路流量時,我們希望每五分鐘偵測分析一次, 可以這樣寫:
*/5 * * * * root /bin/mrtg /etc/mrtg/mrtg.cfg
如何!建立例行性命令很簡單吧!如果你是系統管理員而且你的工作又是系統維護方面的例行任務時, 直接修改 /etc/crontab 這個檔案即可喔!又便利,又方便管理呢!
系統的設定檔: /etc/crontab
這個『 crontab -e 』是針對使用者的 cron 來設計的,如果是『系統的例行性任務』時, 該怎麼辦呢?是否還是需要以 crontab -e 來管理你的例行性工作排程呢?當然不需要,你只要編輯 /etc/crontab 這個檔案就可以啦!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喔!那就是 crontab -e 這個 crontab 其實是 /usr/bin/crontab 這個執行檔,但是 /etc/crontab 可是一個『純文字檔』喔!你可以 root 的身份編輯一下這個檔案哩!
基本上, cron 這個服務的最低偵測限制是『分鐘』,所以『 cron 會每分鐘去讀取一次 /etc/crontab 與 /var/spool/cron 裡面的資料內容 』,因此,只要你編輯完 /etc/crontab 這個檔案,並且將他儲存之後,那麼 cron 的設定就自動的會來執行了!
Tips:
在 Linux 底下的 crontab 會自動的幫我們每分鐘重新讀取一次 /etc/crontab 的例行工作事項,但是某些原因或者是其他的 Unix 系統中,由於 crontab 是讀到記憶體當中的,所以在你修改完 /etc/crontab 之後,可能並不會馬上執行, 這個時候請重新啟動 crond 這個服務吧!『/etc/init.d/crond restart』 鳥哥的圖示
廢話少說,我們就來看一下這個 /etc/crontab 的內容吧!
[root@www ~]# cat /etc/crontab
SHELL=/bin/bash <==使用哪種 shell 介面
PATH=/sbin:/bin:/usr/sbin:/usr/bin <==執行檔搜尋路徑
MAILTO=root <==若有額外STDOUT,以 email將資料送給誰
HOME=/ <==預設此 shell 的家目錄所在
# run-parts
01 * * * * root run-parts /etc/cron.hourly <==每小時
02 4 * * * root run-parts /etc/cron.daily <==每天
22 4 * * 0 root run-parts /etc/cron.weekly <==每週日
42 4 1 * * root run-parts /etc/cron.monthly <==每個月 1 號
分 時 日 月 週 執行者身份 指令串
看到這個檔案的內容你大概就瞭解了吧!呵呵,沒錯!這個檔案與將剛剛我們下達 crontab -e 的內容幾乎完全一模一樣!只是有幾個地方不太相同:
* MAILTO=root:
這個項目是說,當 /etc/crontab 這個檔案中的例行性工作的指令發生錯誤時,或者是該工作的執行結果有 STDOUT/STDERR 時,會將錯誤訊息或者是螢幕顯示的訊息傳給誰?預設當然是由系統直接寄發一封 mail 給 root 啦!不過, 由於 root 並無法在用戶端中以 POP3 之類的軟體收信,因此,鳥哥通常都將這個 e-mail 改成自己的帳號,好讓我隨時瞭解系統的狀況!例如: MAILTO=dmtsai@my.host.name
* PATH=....:
還記得我們在第十一章的 BASH 當中一直提到的執行檔路徑問題吧! 沒錯啦!這裡就是輸入執行檔的搜尋路徑!使用預設的路徑設定就已經很足夠了!
* 01 * * * * root run-parts /etc/cron.hourly:
這個 /etc/crontab 裡面預設定義出四項工作任務,分別是每小時、每天、每週及每個月分別進行一次的工作! 但是在五個欄位後面接的並不是指令,而是一個新的欄位,那就是『執行後面那串指令的身份』為何!這與使用者的 crontab -e 不相同。由於使用者自己的 crontab 並不需要指定身份,但 /etc/crontab 裡面當然要指定身份啦!以上表的內容來說,系統預設的例行性工作是以 root 的身份來進行的。
那麼後面那串指令是什麼呢?你可以使用『 which run-parts 』搜尋看看,其實那是一個 bash script 啦!如果你直接進入 /usr/bin/run-parts 去看看, 會發現這支指令會將後面接的『目錄』內的所有檔案捉出來執行!這也就是說『 如果你想讓系統每小時主動幫你執行某個指令,將該指令寫成 script,並將該檔案放置到 /etc/cron.hourly/ 目錄下即可』的意思!
現在你知道系統是如何進行他預設的一堆例行性工作排程了嗎?如果你下達『 ll /etc/cron.daily 』就可以看到一堆檔案, 那些檔案就是系統提供的 script ,而這堆 scripts 將會在每天的凌晨 4:02 開始運作!這也是為啥如果你是夜貓族, 就會發現奇怪的是,Linux 系統為何早上 4:02 開始會很忙碌的發出一些硬碟跑動的聲音!因為他必須要進行 makewhatis, updatedb, rpm rebuild 等等的任務嘛!
由於 CentOS 提供的 run-parts 這個 script 的輔助,因此 /etc/crontab 這個檔案裡面支援兩種下達指令的方式, 一種是直接下達指令,一種則是以目錄來規劃,例如:
* 指令型態
01 * * * * dmtsai mail -s "testing" kiki < /home/dmtsai/test.txt
以 dmtsai 這個使用者的身份,在每小時執行一次 mail 指令。
* 目錄規劃
*/5 * * * * root run-parts /root/runcron
建立一個 /root/runcron 的目錄,將要每隔五分鐘執行的『可執行檔』都寫到該目錄下, 就可以讓系統每五分鐘執行一次該目錄下的所有可執行檔。
好!你現在大概瞭解了這一個咚咚吧!OK!假設你現在要作一個目錄,讓系統可以每 2 分鐘去執行這個目錄下的所有可以執行的檔案,你可以寫下如下的這一行在 /etc/crontab 中:
*/2 * * * * root run-parts /etc/cron.min
當然囉, /etc/cron.min 這個目錄是需要存在的喔!那如果我需要執行的是一個『程式』而已, 不需要用到一個目錄呢?該如何是好?例如在偵測網路流量時,我們希望每五分鐘偵測分析一次, 可以這樣寫:
*/5 * * * * root /bin/mrtg /etc/mrtg/mrtg.cfg
如何!建立例行性命令很簡單吧!如果你是系統管理員而且你的工作又是系統維護方面的例行任務時, 直接修改 /etc/crontab 這個檔案即可喔!又便利,又方便管理呢!
Fedora 下sudo權限開啟(轉貼)
轉貼自:Fedora 8中打開sudo命令的兩種方式
為了方便系統的管理,Fedora 8系列內置了sudo的機制,他的概念是,授權特定的用戶可以執行一些root的命令。但是在Fedora 8安裝之後,默認是沒有打開這個功能的,要打開,可以按照下面兩種方式。
第一,切換到root的權限下,將/etc/sudoers的權限改成0744後編輯,或者用visudo命令編輯它,將83 行
%wheel ALL=(ALL) ALL
的注釋去掉(注意,後面沒有NOPASSWORD),然後,把你當前的用戶添加到wheel的用戶組(編輯/etc/group文件,在wheel後面加上你的用戶名,用「,」隔開),ok,這樣你就可以用sudo執行任何root的命令了,當然,你得知道root的密碼,不要密碼就在最後一個ALL後面加上一個NOPASSWORD(不推薦)。
第二種,可以自己可以在Fedora 8下新建一個用戶組,然後把這個用戶組添加到sudoers的文件中去,例如
%leekooqi All=(All) ALL
這樣,效果是一樣的。
如果你不想給他們所有的root命令的話,可以按下面的格式,給單個人添加到sudoers裏面。如:
leekooqi All=(root) NOPASSWORD /etc/init.d/tomcat5
這樣你就給leekooqi這個用戶添加了一個可以操作tomcat5命令的權限,而且不需要password。
ok,到這裏,還沒有完,最重要的是,你要激活/etc/pam.d/su文件中的下面一條命令:
auth required pam_wheel.so use_uid
當然,用第二種方式的話,還要在這裏按照上面的格式加上相對應組名的允許。
/etc/sudoers中命令的格式:
[user,%group] host run_as command
用戶或者是用戶組(前面要加%,用戶不要) 登錄地 身份 命令
為了方便系統的管理,Fedora 8系列內置了sudo的機制,他的概念是,授權特定的用戶可以執行一些root的命令。但是在Fedora 8安裝之後,默認是沒有打開這個功能的,要打開,可以按照下面兩種方式。
第一,切換到root的權限下,將/etc/sudoers的權限改成0744後編輯,或者用visudo命令編輯它,將83 行
%wheel ALL=(ALL) ALL
的注釋去掉(注意,後面沒有NOPASSWORD),然後,把你當前的用戶添加到wheel的用戶組(編輯/etc/group文件,在wheel後面加上你的用戶名,用「,」隔開),ok,這樣你就可以用sudo執行任何root的命令了,當然,你得知道root的密碼,不要密碼就在最後一個ALL後面加上一個NOPASSWORD(不推薦)。
第二種,可以自己可以在Fedora 8下新建一個用戶組,然後把這個用戶組添加到sudoers的文件中去,例如
%leekooqi All=(All) ALL
這樣,效果是一樣的。
如果你不想給他們所有的root命令的話,可以按下面的格式,給單個人添加到sudoers裏面。如:
leekooqi All=(root) NOPASSWORD /etc/init.d/tomcat5
這樣你就給leekooqi這個用戶添加了一個可以操作tomcat5命令的權限,而且不需要password。
ok,到這裏,還沒有完,最重要的是,你要激活/etc/pam.d/su文件中的下面一條命令:
auth required pam_wheel.so use_uid
當然,用第二種方式的話,還要在這裏按照上面的格式加上相對應組名的允許。
/etc/sudoers中命令的格式:
[user,%group] host run_as command
用戶或者是用戶組(前面要加%,用戶不要) 登錄地 身份 命令
2011年1月14日 星期五
Fedora 14 "顯示器不明"時的解析度強制設定法
1.在終端下執行->gtf 1440 900 60 -x
2.顯示如以下資訊
# 1440x900 @ 60.00 Hz (GTF) hsync: 55.92 kHz; pclk: 106.47 MHz
Modeline "1440x900_60.00" 106.47 1440 1520 1672 1904 900 901 904 932 -HSync +Vsync
3.在終端下執行->su
4.在終端下執行->vi /etc/X11/xorg.conf
5.如果沒有此部份請自行加入以下區塊
6.如果沒有此部份請自行加入以下區塊
7.參考gtf資訊
Modeline "1440x900_60.00" 106.47 1440 1520 1672 1904 900 901 904 932 -HSync +Vsync
將modeline "1440x900@60" 那行相關數值調整成
modeline "1440x900@60" 106.47 1440 1520 1672 1904 900 901 904 932 -hsync +vsync
8.儲存後重新開機,看看設定是否套用
9.選系統->偏好設定->外觀->字型->詳細設定->解析度從75改成120
10.此外桌面玩具Rainlendar按右鍵->選項->進階->字型大小->數值改成110
2.顯示如以下資訊
# 1440x900 @ 60.00 Hz (GTF) hsync: 55.92 kHz; pclk: 106.47 MHz
Modeline "1440x900_60.00" 106.47 1440 1520 1672 1904 900 901 904 932 -HSync +Vsync
3.在終端下執行->su
4.在終端下執行->vi /etc/X11/xorg.conf
5.如果沒有此部份請自行加入以下區塊
Section "Monitor"
Identifier "Configured Monitor"
Vendorname "Generic LCD Display"
Modelname "LCD Panel 1440x900"
Horizsync 31.5-64.0
Vertrefresh 56.0 - 65.0
modeline "640x480@60" 23.86 640 656 720 800 480 481 484 497 -hsync +vsync
modeline "800x600@60" 38.22 800 832 912 1024 600 601 604 622 -hsync +vsync
modeline "1024x768@60" 64.11 1024 1080 1184 1344 768 769 772 795 -hsync +vsync
modeline "1280x960@60" 102.10 1280 1360 1496 1712 960 961 964 994 -hsync +vsync
modeline "1280x1024@60" 108.88 1280 1360 1496 1712 1024 1025 1028 1060 -hsync +vsync
modeline "1440x900@60" 106.47 1440 1520 1672 1904 900 901 904 932 -hsync +vsync
Gamma 1.0
EndSection
6.如果沒有此部份請自行加入以下區塊
Section "Screen"
Identifier "Default Screen"
Monitor "Configured Monitor"
Device "Configured Video Device"
Defaultdepth 24
SubSection "Display"
Depth 24
Virtual 1440 900
Modes "1440x900@60" "1280x1024@60" "1280x960@60" "1024x768@60" "800x600@60" "640x480@60"
EndSubSection
EndSection
7.參考gtf資訊
Modeline "1440x900_60.00" 106.47 1440 1520 1672 1904 900 901 904 932 -HSync +Vsync
將modeline "1440x900@60" 那行相關數值調整成
modeline "1440x900@60" 106.47 1440 1520 1672 1904 900 901 904 932 -hsync +vsync
8.儲存後重新開機,看看設定是否套用
9.選系統->偏好設定->外觀->字型->詳細設定->解析度從75改成120
10.此外桌面玩具Rainlendar按右鍵->選項->進階->字型大小->數值改成110
Fedora 14 GeForce 9800 顯示卡驅動安裝
1.請先連結到此網站
http://rpmfusion.org/Configuration/
2.下載
RPM Fusion nonfree for Fedora 12, 13 and 14
3.安裝
4.開啟終端
5.執行->su -
6.執行->yum -y install xorg-x11-drv-nvidia
7.開始安裝
8.安裝完執行->vi /boot/grup/grup.conf
9.找到 quiet
10.在他之後加入-> nouveau.modeset=0 vga=0x31B
11.儲存
12.重新開機
PS:第10項的0x31B 是1280x1024 的開機畫面解析度,可以改成0x318(1024x768)
http://rpmfusion.org/Configuration/
2.下載
RPM Fusion nonfree for Fedora 12, 13 and 14
3.安裝
4.開啟終端
5.執行->su -
6.執行->yum -y install xorg-x11-drv-nvidia
7.開始安裝
8.安裝完執行->vi /boot/grup/grup.conf
9.找到 quiet
10.在他之後加入-> nouveau.modeset=0 vga=0x31B
11.儲存
12.重新開機
PS:第10項的0x31B 是1280x1024 的開機畫面解析度,可以改成0x318(1024x768)
2011年1月4日 星期二
GA-MA785GMT-US2H(alc889a音效卡耳機設定)
搞了好久,終於找到Fedora 13下前面版耳機孔自動偵測,驅動的組態設定。
我的主機板是GA-MA785GMT-US2H(alc889a音效卡)
附註:前面版耳機孔有無聲音是驅動管理的
1.開啟終端
2.鍵入 su
3.輸入密碼
4.鍵入vi /etc/modprobe.d/alsa-base.conf
5.加入 options snd-hda-intel model=lenovo-101e
6.按:wq儲存離開vi
我的主機板是GA-MA785GMT-US2H(alc889a音效卡)
附註:前面版耳機孔有無聲音是驅動管理的
1.開啟終端
2.鍵入 su
3.輸入密碼
4.鍵入vi /etc/modprobe.d/alsa-base.conf
5.加入 options snd-hda-intel model=lenovo-101e
6.按:wq儲存離開vi
2010年11月13日 星期六
替換NVIDIA驅動的顯示卡驅動另一種選擇
因為為了測VGA買了個VGA切換器,買了才發現用切換器時Nvidia顯示卡原廠驅動無法偵測螢幕時,只會切成640X480解析度,除非不裝原廠驅動,但又想要使用3D桌面的我,只好找到這個非NVIDIA的3D驅動程式,找了好久網路,才找到下面驅動替代,Nouveau 3D加速驅動。
安裝方法(Fedora13)
終端root 權限執行
yum install mesa-dri-drivers-experimental
安裝完切換解析度,至少有1024X768可以用
轉貼原文自:http://www.liangsuilong.info/?p=549
安裝方法(Fedora13)
終端root 權限執行
yum install mesa-dri-drivers-experimental
安裝完切換解析度,至少有1024X768可以用
轉貼原文自:http://www.liangsuilong.info/?p=549
訂閱:
文章 (Atom)